
大爱无疆
攸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左振华】7月20日中午,黄丰桥镇柏市社区的杨小兵在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科病房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完成了18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捐献。这是时隔50天后,攸县这座爱心城市出现的又一善举,也是攸县今年涌现的第2位、株洲市第21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7月20日上午11点,县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专程从攸县来到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看望慰问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杨小兵。今年39岁的杨小兵和家人在黄丰桥镇柏市社区经营一家早餐店和蛋糕店。2017年,他在湘东大市场爱心献血屋进行一次义务献血时,留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血样。今年6月15日,正在店里忙碌的他突然接到了株洲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说他在中华骨髓库的入库血样与河北一名15岁的白血病女孩配型成功。
杨小兵:“接到电话以后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我的血样派上用场了,等于说配对成功了,我的骨髓就可以挽救一个小女孩的生命。我也是当家长的,为了患者能早日康复,很愿意去捐赠这个干细胞。”
杨小兵把他的决定告诉家人后,一开始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毕竟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于是反复做家人的思想工作,如果不去捐献的话,这个10多岁的孩子可能就再也没有生机了。杨小兵的坚持和拳拳爱心,最终得到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杨小兵老婆谭艳琼:“当时肯定担心他的身体受不了,有点不愿意他去,后面问了医院的朋友,说对身体没有什么很大的危害,很快就能恢复,所以我就同意他去了。”
6月底,杨小兵的血液样本通过检验;7月15日,杨小兵住进医院,开始注射细胞动员剂,为捐献做最后的准备;7月20日中午12点30分,杨小兵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成功捐献180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份饱含着爱心和祝福的“生命种子”,随即由专人送到患者所在的北京某医院并移植入患者体内,为患者及其家庭带去了希望。杨小兵的大爱和善举,感动了许多人。当天,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市红十字会、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先后前往医院看望慰问杨小兵并送上慰问金。
攸县红十字会党支部书记曾亚飞:“杨小兵是我们攸县今年第2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他用自己的爱心挽救了一条生命,他这种无私奉献的博爱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全社会都要积极参与这种爱心事业。”
7月21日上午9点,完成捐献造血干细胞手续的杨小兵启程从长沙返回攸县。离家一个星期,说起一周没有看到的老婆和孩子,杨小兵感叹还是挺想他们的。
记者:“马上就要回家了,心情怎么样?回家之后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
杨小兵:“在长沙待了7天,7天没跟家人团聚,现在回家的心情还是蛮愉快的,回家之后就是想好好休息一下。”
中午12点40分,在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全程陪同下,杨小兵手捧鲜花、身披绶带回到家中,受到家人的热情迎接。
杨小兵家人:“为大英雄点赞!辛苦了!”
面对鲜花和荣誉,杨小兵表示,能够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给患者带去生的希望,很自豪。
杨小兵:“我以前就有救死扶伤这个打算,在自身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尽自己一份义务。”
据悉,非亲缘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概率是万分之一乃至几十万分之一。短短50天时间,攸县涌现出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种情况在各地并不多见。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主任张赞认为,这充分表明攸县高度重视生命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彰显出攸县市民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主任张赞:“后续可能还会有捐献者的产生,这离不开所有工作人员的付出和志愿者的努力,这么坚定不移的捐献,没有任何的犹豫。我们红十字会组织骨髓库非常感谢基层的工作人员,也特别感谢我们的志愿者以及媒体对于这个科普知识的宣传。”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造血及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人体基于造血干细胞强大的再生能力,不会影响捐献者自身健康,更不会减弱捐献者的免疫和造血功能,对受捐者来说却是重获生命和健康的希望。如今在攸县,已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队伍中来,为攸县创建文明城市添砖加瓦,为更多患者传递新生的希望和力量。
责编:周玲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2022-3-26成长ABC】高楼小学:红色文化浸润 爱驻最美村小
【2022-2-26成长ABC】以爱筑校 护航成长
【2022-01-08成长ABC】株洲市最美村小之丫江桥仙石小学:用心育人 用情润心
【2021-12-11成长ABC】国培育精英 携手促提升
【2021-11-13成长ABC】攸县话,你会说吗?
【2021-10-30成长ABC】“芙蓉学校”花开攸州 乡村教育再添新军
【2021-10-16成长ABC】风雨中的向阳花
【2021-10-02成长ABC】不惧挫折 坚毅前行
下载APP
分享到